目前分類:日常滋味 (21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前面兩篇「豆花莊」和「詹記雞腳翅」都是寧夏夜市的小吃,今天讓我們再回到通化夜市。

每次逛通化夜市時,是不是只在通化街和臨江街上和人潮擠來擠去,煩惱要吃什麼呢?其實,在通化街和臨江街的巷子裡,更是隱藏著很多不錯的店家值得來挖寶呢!像這家台式鵝肉小吃「鵝肉池」,就是藏身在臨江街隔壁的巷子裡,據說他們早上市場時間就是賣鵝肉的,所以新鮮度當然無庸置疑!


第一次看到店名「鵝肉池」時,我腦海浮現的居然是那種「酒池肉林,鵝肉滿池」的奢華壯觀景象(果然是貪吃鬼啊!)一下子口水都快流出來了,不過人家當然不是這樣,應該只是老闆姓池,家裡賣鵝肉吧!

雖然不到滿坑滿谷都是鵝肉那種「肉慾橫流」的地步,但鵝的各個部位也算齊全了,還有台式小吃攤常見的透抽、鯊魚煙、粉肝...等,選擇不少,價錢也都還實惠。

 

滷肉飯(小20元),以前老覺得通化夜市這裡沒什麼好吃的滷肉飯,好在找到這家鵝肉池,終於不用每次想吃滷肉飯時,就只能千里迢迢地跑去西門町或圓環了!


鵝肉意麵(30元),湯頭都是燙鵝肉的原汁,很香,意麵細滑而有彈性,越吃越ㄙㄨㄚˋ嘴。

 

鵝腸(60元),我最喜歡他那新鮮爽脆的口感,每次必點!


油豆腐(20元),即使蔥價貴,也還是給了一些,OK啦!


燙青菜(30元)。青菜的份量也還算正常,不會像有些店家,明明是一盤燙青菜,結果只有寥寥幾根爛葉,連盤底都鋪不滿...

 


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?當然不!還沒吃到最招牌的鵝肉呢!

只要是深夜有重要體育比賽的日子,我們一定還要再外帶一份鵝肉回家,這樣才能暢快的邊看比賽邊喝啤酒,還有美味的下酒菜嘛!

不過鵝肉真是漲價不少,一份中的鵝肉100元,一拿到手裡就覺得比以前輕得多,回家一秤果然才160克左右,早知道就指定切腿的部位,即使指定部位的價錢是一兩17元,但100元也可以買到快六兩了,還比較划算呢!

啊~~人家吃不過癮啦!(摸摸圓圓的小肚子,嗯~~羅馬果然不是一天造成的!唉...)

 

 

通化夜市相關文章:

通化夜市小吃巡禮

 

 

鵝肉池

北市通化街57巷21號

 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既然講到豆花莊,就不能不提一提豆花莊隔壁這家專賣滷味的「詹記雞腳翅」。

台灣的滷味有兩種,一種是加熱滷味,就是要吃時會再放到熱湯中燙熱後再吃,像是最近很流行的「麻辣燙」;一種是則是涼滷,就是滷完後放涼,直接涼著吃,最有名的就是「老天祿」。而這家詹記雞腳翅是屬於後者。而且很好玩的是,雖然是同一個攤位,滷味也都是一起滷的,但卻分成兩組人馬,一組是兩位阿姨,一組是一對夫婦(是兄弟姊妹?或是妯娌?的關係吧...反正就是親戚啦!)隔週經營的。我們比較喜歡向夫婦那組買(因為他們是隔週換人,所以我們還會專門算週數,週數對了才去買呢),一方面因為買熟了,一方面他們也比較阿沙力,常會多送一點毛豆或花生,雖然錢也不多,但就覺得他們有記得我們這些老客人...

 

他家的辣醬汁也很香很夠味,每次我們都會多要一袋,回家後再多淋一點醬汁,味道更讚喔!如果用不完的話,自己有滷牛腱時,灑點蔥花,再淋一點辣醬汁,就是一道美食佳餚!

 

以前人沒這麼多的,大概是做出好口碑了,現在每次去都要衝鋒陷陣...

(嗚~擠不進去...)

 

攤位後面更多等著滷味切好裝袋、結帳的人...

(嗚嗚嗚~還是擠不進去...哪個好心人讓個位子給我嘛...)

 

(好不容易露出個空位,看我趕緊殺進去!)

 

攤位上滿滿都是各式滷味,雖然店名是雞腳翅,但絕對不僅是雞腳、雞翅而已,還有雞心、雞肝、雞胗、雞屁股...幾乎你想得到的部位都有,還有鴨舌、鴨翅、豬頭皮、豬舌、脆腸、大腸頭、豬尾巴...更是琳瑯滿目,應有盡有...

價位也是從豆皮、豆乾、百頁豆腐、甜不辣、豬血糕...的平民可親,到滷花枝、牛肚、牛筋、牛腱...高檔享受,一次都可購足,皆大歡喜!

 

因為生意太好,還在旁邊準備了好幾大袋材料,但別以為這樣就可放心,太晚來還是會賣光光、吃不到的喔!

 

這就是我們喜歡向他們購買的那對夫妻中的老闆娘,刀法俐落,算帳又快,即使人潮洶湧的像千軍萬馬一樣,她都應付得妥妥貼貼、游刃有餘,真了不起!






這是老闆,老是笑嘻嘻的,心情很好的樣子!有空還會跟你閒話家常喔!

現在他們的兒子也來幫忙顧攤,後繼有人呢!

今天又是大豐收,看起來每種都好好吃,不小心就買了一大堆...

 

有豬舌、大腸頭和豬尾巴。嗯~不過,今天大腸頭肥油太多了...

 

還有豆皮、海帶、雞屁股,花生、酸菜是送的。

 

毛豆,我們很愛吃他家的毛豆,入味又不會太鹹。以前狗狗去買老闆都會直接送他一袋,今天只有我去買,老闆居然不認識我還跟我算錢,嗚...老闆你都偏心,下次要記清楚我的臉啦!

 

 

詹記雞腳翅

北市民生西路231號


 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今天想來介紹一下離我家最近的夜市---通化夜市(包含通化街和臨江夜市)裡的一些小吃。

在一般餐廳都打烊休息後,因為有這些夜市小吃,我才能在深夜,一邊激動的看著王建民的球賽或F1賽車時,還能好整以暇的邊喝點小酒,邊嗑點小菜...(啊!神啊!謝謝你,讓台灣有「夜市」這麼便利的東西!)

 

首先介紹的是基隆路和臨江街交口上的這家「百裕仙草茶」。因為是熬夜看比賽,第二天肯定火氣很大,所以當然要先做好準備,喝點仙草茶退退火囉!


仙草茶有分冷、熱和有糖、無糖,可以單買一杯,也可以買一整瓶的。我通常都買一瓶無糖的冰仙草茶。

雖然已經跟老闆娘買過很多次,不過她每次都還是會再叮嚀一遍:「沒喝完要放冰箱喔!」真可愛...

 


一整瓶的樣子。

倒出來的樣子。色澤深黑有光澤感,喝起來有一種冰涼溫潤的感覺喔!

 

 

接下來在仙草茶隔壁,有一攤上海生煎包,也是我常光顧的對象。賣的種類有兩種:生煎包和鍋貼,其實味道差不多,不過我通常都買生煎包。


 

看,白白澎澎的好可愛啊!(對,我就是對白白澎澎的東西沒輒...誰叫Pochi就是白白澎澎的嘛...)

 

剛煎好的生煎包很燙,咬下去蔥香撲鼻、肉汁四溢,還會沿著手留下來呢...

雖然調味上帶點甜味,但整體味道還能接受。

 

 

繼續往前走到臨江街和通化街交口(過通化街),有一攤「泰式涼拌木瓜絲」,雖然現在通化夜市裡賣涼拌木瓜絲的還不少,但我覺得這攤的木瓜最水嫩鮮脆,醬汁也最香酸到味。

宵夜光吃肉不大好,多加個酸酸甜甜、爽脆可口的涼拌木瓜絲,感覺比較健康、又去油膩喔!

 

 

最後也在這個路口,有一家也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「台灣第一讚」鹽水雞。東西當然有一定水準,但最重要的是這家的老闆娘超阿沙力的,蔥啊、辣椒啊都會給到你覺得夠,有時晚了還會算你便宜一點促銷(像是雞胸1個40元,3個只要100元),或是多抓個雞冠或翅膀給你,這對貪小便宜的我們來說就覺得很窩心!

 

其實通化夜市另外也有很多攤鹹水雞,之前我們都是吃青島豆漿店前那一攤。那時是老闆娘自己擺攤,也沒什麼名氣人潮,到12點還會剩下小半鍋,不過我們覺得他的雞肉比其他家紮實、有勁,所以常買。可是後來名氣漸漸大了,甚至開始排隊起來,老闆就一起來顧攤。但老闆的個性比較龜毛,像之前跟老闆娘買久了,有時晚了東西沒賣完,也會算便宜一點,要蔥要辣椒只要還有剩也都會多少給一些,老闆就不同了,一板一眼,想多要點蔥他就會跟你一直說他家用的都是三星蔥,有多好多好,多貴多貴...,說了半天就是不給,僥倖碰到他那天心情特別好,才會給你一小匙(真的是小小,非常小一匙...),如果是現在蔥價那麼貴,我當然也不會怪他,可是那時都是蔥價很便宜的時候,而且很多人都不要蔥,他還這樣小氣,我就覺得有點火大...所以後來就不去吃了!






現在都去這家「台灣第一讚」買囉!看到老闆娘親切的態度就胃口大開!

 

這禮拜天(21日)又有F1賽車了呢!自從七屆世界冠軍Schumacher退休後,今年到底誰能封王呢?現在前三名Hamilton、Alonso、Kimi差距好小,比賽一定很精彩!

那這次要吃什麼來慶祝呢?....呵呵呵,想到就興奮...

(敬請期待通化夜市小吃巡禮之二)


 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說起台灣人對於便當、快餐,點餐率最高的大概不外乎雞腿飯、排骨飯等等,不僅方便快速、而且吃得飽又實惠。但重點還是在好不好吃上,不好吃再便宜、再大碗也沒用。如果說目前我對排骨飯的第一選擇是日前介紹過的億頓排骨,那雞腿飯我的第一選擇就是這家玉林雞腿大王

 


這家玉林雞腿大王已經有60年的歷史了,隱身於西門町中華路的巷子裡,一不小心就會錯過。經過改裝後的店面頗為雅致舒適,跳脫一般傳統快餐店油膩擁擠的刻板印象。店門口還設計了一小道綠竹林,洽好呼應店名「玉林」(不過這竹子應該是假的吧?每片都綠油油的,終年不老...

 


店內採用復古的木桌、板凳,頗有點客棧的風味...。下午三點(多可憐啊...每次都這麼晚才吃午餐...。不過也因為這樣,都不大需要排隊或和人爭位,有好有壞啦!),店內只剩三、四桌客人還在用餐。

 

菜單。最頂端還有一隻漂亮大公雞的LOGO呢,又呼應了他的招牌菜---「雞腿」!

每次必點當然就是這招牌的雞腿飯囉!不過,又漲價了!從他改裝以後,已經從100元一路漲到現在的120元了!等於漲20%耶!(唉~什麼都漲,就是薪水不漲....)

 

之前吃過他的花枝丸湯覺得不錯,所以這次點了花枝丸麵,再加個炸蝦捲。後來等餐時狗狗「非常無聊」的算了一下,像我們點雞腿飯(120)+炸蝦捲(60)是180 元,如果點蝦捲飯(110)+炸雞腿(80)就變成190元了,差了10元呢!真是不可不慎啊...(什麼東西都在漲的時代,多注意一下也可省回一些錢,積沙成塔呀....)

 

不過其實很多店的定價都這樣,雖然點的東西是一樣的,但不同的搭配法(像是套餐A+單點B,或是套餐B+單點A)最後算出來的價錢卻不一樣,真不懂當初店家到底是怎麼定價的?!

 


店裡有一大鍋湯可以自取,雖然第一行字註明是「飯類」才附湯,但第二行又說「未點餐者用湯加10元」,所以就是有點餐就可以喝囉?(其實台灣人真的很有人情味,只要不是太誇張,店家也不會管那麼多啦!)

 

前幾次來,玉林的湯都不錯,不管是蘿蔔湯、竹筍湯...等,材料都很豐富,湯頭也熬的很好,為餐點表現加分不少,甚至變成我們造訪的動力之一;不過今天只是一般的紫菜蛋花湯而已,雖然也是雞湯底,但滋味有點單薄,小失望...(該不會是颱風使得蔬菜太貴,捨不得用吧?!)

 

飯類附的的菜、飯盤。(又是一個颱風的影響嗎?居然一片綠色蔬菜也沒有...黃黃灰灰的,有點黯淡的感覺...)

 

這這就是超好吃的雞腿啦!外酥內嫩,很juicy的感覺,尤其淋上一點獨門的酸甜醬汁...啊~~~口水又要流出來了,就是為了這隻雞腿,我們才會不遠千里而來啊...而且配菜的小黃瓜也醃的很入味,不僅水嫩爽脆,酸甜味更是恰到好處,百吃不厭,令人想多點一份小黃瓜來吃呢!(菜單上還真的有小黃瓜這道小菜,一份30元....)

 

其還本來還有一家武昌街上「排骨大王」的雞腿我也覺得不錯,不過有一次吃到一隻有點臭油味的雞腿,就比較少去了,加上玉林有免費附湯,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獨門醬汁 和小黃瓜真的很棒呢!

 

他們還有出獨家配方的「玉林油炸粉」,只要用那個粉,我也能炸出這麼香酥可口的雞腿嗎?(那當然是不可能的...我還是乖乖來這裡吃好了...)
 


花枝丸麵。(好,菜價果然貴,只有幾根空心菜在那孤伶伶的飄...)

他的花枝丸也很好吃,QQ的彈性很好,花枝味更是紮實,讓人齒頰留香...特別選用細麵,和雞湯底加點酸菜提味的細緻湯頭頗搭,清淡不油膩,連我也可以把整碗湯完。

 


炸蝦捲。蝦肉內餡的的彈性和調味都不錯,不過有點涼掉了...可惜。記得第一次吃的時候,熱熱酥酥的好好吃啊!

 

西門町附近真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呢,非常值得來挖寶喔!(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其他美味的店家,敬請期待囉!)

 

玉林雞腿大王

北市中華路一段114巷9號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說起這家張記韭菜水煎包,我和狗狗不禁都會墜入回憶之中...

 

記得當初他開在理教公所旁邊時,我們動不動就會去報到,東西真的很便宜,水煎包一個12元(有韭菜和高麗菜2種,但我們最愛的還是韭菜),綠豆稀飯也是12元,小菜20元,2個人就算很餓很餓,吃了6個煎包,一碗稀飯,2個小菜,加一加也不過130元,就已經飽到受不了!

 

最重要的是又很好吃:包子皮是老麵做的,膨鬆而有勁,煎過後更多了股焦香和脆感;內餡飽滿,韭菜非常新鮮,切的長短一致,蒸的也恰到好處,不僅水嫩細緻,咬下去還吃得到汁液,而且清香撲鼻,絕不是坊間一般老爛乾柴、既臭且嗆的韭菜包可以比擬的。綠豆稀飯滿滿一碗,密密稠稠的,說插筷不倒雖然有點誇張,但絕不是稀稀的湯水;小菜種類多,樣樣可口,每次都讓人難以取捨...

 

 

即使後來因為麵粉上漲,曾經調過一次價,但因那時他的客人多半以外省老者或附近的軍教人員為主(像我們兩個年輕小鬼混在裡頭吃算是蠻突兀的,每次進去都會有人多看幾眼...),為了這些每天報到的老客戶,他的漲幅也非常非常小,就只有煎包和稀飯漲1元變成13元而已。這種價錢,台北哪裡找啊?!我只能說,老闆真是有「佛心」來的...

 

不過那時老闆也超有個性的,動不動就休息,而且一休息就是一個多月,有時甚至只貼一張條子寫個「出國,休息」,也不講要休息多久,害得我們不時都得去巡一巡,引領期盼他早日開張...

 

 

其實他的生意一直不錯,但自從傳出因違章將拆遷的消息後,他的生意更好了!大家都很怕這個好滋味不見了,加上報章雜誌爭相介紹,每天都湧入大量人潮來「收藏」這個回憶....每天門口都大排長龍,即使是外帶,等個20分鐘也是稀鬆平常的事。但不知是不是也因人潮太多,那時慢慢就開始出現做工粗糙的情形:韭菜切的不均勻,有的切的太長,有的甚至沒切斷...包子皮有時也太厚了,整體感覺都沒有以前細緻...

 

但因為擔心是最後一次了,只要能吃到,大家也都不挑剔。幾度試探的問老闆有沒有找到新店面,答案都是還沒,一度深怕他從此不再營業,幸好最後得悉他終於在中華路找到店面,而且離原來店址只有1、200公尺之遙,心想:「這下又有口福了!...」

 

 

新店開張不久便趕去吃了一次,那時很多人還不知道他的新址,所以客人不算太多。價格漲了,煎包一顆15元,可惜最重要的味道並沒有回來,總是覺得品質有點下滑,有些不足的地方...

 

也許是新開幕水準還不固定吧!這天,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,又來報到了!

 

新店比舊址時期寬敞多了,不變的是在店門口煎包子的作風...左邊煎,煎完拿到右邊放放涼,散散水氣...

 

對了!有一個大改變一定要提一下:以前幾乎每位店員小姐都可以點菜收錢,現在則由老闆統一算帳,不管外帶或內用,都要先進店裡,向坐在店門口的老闆點餐買單(其實只有老闆自己在紙上寫寫劃劃,客人是沒拿到單子的,但老闆在裡面,負責外帶的店員在外面,他怎麼知道誰叫了幾個包子?付了老闆多少錢啊?!....搞不懂搞不懂....)


這一次的客人就很多,一樓已經沒位子了,我們便下到B1,剛好看到長春藤英文名師賴世雄和一群友人也來用餐,人家都說電視有放大的效果,但賴老師本人的身材和電視上一樣...(這回電視是誠實的....)

 

小菜。漲到一份25了!

右上:苦瓜。右下:黃豆芽。

左上:酸豆。左下:花生豆乾。

東西都還清爽可口,不過我對那盤花生豆乾很有意見---居然沒有加「香菜」!那味道就不對了!

後來看到新聞,原來最近因為颱風,香菜漲到一斤5、600元,怪不得...怪不得...

(ㄟ,不過我現在算了一下價錢,4盤小菜應該是100元,但老闆好像只收我95元,該不會是沒給香菜,所以少收5元吧?!     )

 

綠豆稀飯,也漲價,一碗20元,味道倒沒什麼變。



韭菜水煎包。一顆15元,上次調整過價格後,這次沒再漲價了。

沾一點辣椒醬,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口---

「媽呀!這是什麼?!」

辣椒醬的調味改了!比以前甜,韭菜還沒蒸熟,中心還有點生生嗆嗆的味道!

 

水煎包特寫

餡料是韭菜、粉絲、蝦皮和蛋末。韭菜的切工和品質都有問題,韭菜好長一段(比以前大概長了一倍吧),無法在口中自然散開;而且葉尾後端老的部分也太多了,吃起來不夠脆嫩,反而有點粗粗扎扎的口感....

 

 

我們記憶中那香香脆脆,爽口多汁的極品水煎包,難道已經不復存在了....?!

以最近幾次的水準來看,雖然比起一般水煎包還算不錯,但已經不在我推薦必吃的名單上了...


 

張記韭菜水煎包

北市中華路一段200號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在日本,うどん(烏龍麵)的漢字就是「餛飩」,第一次看到時真是一頭霧水,畢竟,這和我們認知裡的餛飩實在相差太多了!

這是因為日本奈良時代,當時盛行中國食品---唐果子,而同樣為麵粉製品的中國包餡餛飩與餡料在外的「餛飩」被視為類似產品,因而取其同音異字而來。(......這也太強了吧?!只要是麵粉做的,有料的就是餛飩啊?!)

 

日本有三大烏龍麵,分別是香川縣的讚岐烏龍、秋田縣的稻庭烏龍,和群馬縣的水澤烏龍。其中讚岐烏龍據說是由當時的空海(弘法大師)至中國取經,返國後回到家鄉讚岐國(香川縣),有感於當地人民生活貧困,便教導居民耕種小麥,並利用麵粉做成麵條,演變為今日的名產。故讚岐烏龍一直都以其質樸單純、香Q有勁的麵條著稱。

 

這家天讚烏龍麵便是師法讚岐烏龍。地點位於信義區,從信義威秀和NEO19之間的巷子走進去,大概兩分鐘的距離。逛完信義區的眾多百貨後剛好可以來補充一下體力。(嗯~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的週年慶也快到了,可以先抄在筆記本上做預備,規劃一個完美的shopping策略喔!)

 

這是前兩天吃的時候拍的,天空好藍好晴朗啊!跟現在因「柯羅莎」帶來的狂風暴雨真是強烈對比....(嗚...都不能出門,我看待會兒只能叫麥當勞外送了...)


店內的擺設頗為雅致,等待區還有舒服的沙發。


用餐區在B1,要下樓梯。


因為已經2點了,店內只剩一組客人,沒什麼喧囂聲,暗色調的裝潢,更讓心情整個沈靜下來...

靠牆邊的是四人坐位,桌距很寬,不會有侷促的感覺,桌面也有加熱裝置可以點用火鍋;而中間的吧台區距離就比較近,也無法享用火鍋。

 

研究過菜單後,我們叫了一份天讚三寶烏龍麵套餐, 和一份牛肉炒烏龍麵套餐(套餐就是在主菜外多了小菜和甜點)。

 

小菜先上。是肉末燉煮冬瓜。冬瓜很嫩,加一點薑絲提味,滋味還蠻鮮的。




天讚三寶烏龍麵套餐(330元)。所謂三寶,就是一份炸蝦天麩羅烏龍麵、一份咖哩烏龍麵和一份山藥烏龍涼麵。店員說烏龍涼麵要留到最後,搭配旁邊那一小壺(像清酒瓶)裝的醬汁一起吃。


炸蝦天麩羅烏龍麵。旁邊有一小碟蔥花,吃的時候再加進湯裡。

蝦子的彈性很好,炸衣也蠻細緻的(只是我永遠不懂,幹嘛把好不容易炸的酥酥的東西泡到湯裡讓他爛掉?害我每次都得趕緊撈起來吃掉...)

湯頭清爽,有淡淡的柴魚香,麵條Q軟滑順,還不錯。

 

咖哩烏龍麵。湯頭不如東京汐留古奈屋的香郁濃稠。

我喜歡加一點七味,多些唐辛子的香氣。

 

山藥烏龍涼麵。還是涼麵最能凸顯麵條本身的紮實口感,好Q好有勁啊!真的有彈牙的感覺!

加上山藥的冰涼滑溜和一點香甜味,搭配鹹鹹甘甘的特製醬汁,口感更有層次!

 

牛肉炒烏龍麵套餐(220元)。

滿滿的柴魚,加上海苔和一點紅薑,撲鼻而來的香氣令人胃口大開!

牛肉是用跟牛丼一樣的肉片,麵條口感也還不錯,但味道----

嗯,果然是日式炒麵,好...........甜!就算加了一堆七味也無法中和那甜味....

 


炒烏龍麵附的湯,湯頭本身普普,但菇類給倒不吝嗇。

附餐的紅豆湯,紅豆粒粒飽滿完整,但口感很鬆軟,調味也不過甜,是很稱職的餐後甜點。

 

我覺得這是一家值得再度造訪的店,但炒烏龍麵我是不會再點了,倒是想試試菜單上的另一道山海什錦天麩羅烏龍麵呢!

 

 

天讚烏龍麵

北市松壽路16號1樓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一直覺得狗狗和我是怪胎,不管是辦公室或自家附近,明明有很多餐廳,但去的永遠是那幾家,沒去過的就是不會去....也許是覺得人生太苦短,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,吃頓飯安慰一天的辛勞,何苦找一家爛餐廳讓自己心情更糟?還是挑個保險的餐廳、熟悉的味道比較安心吧?!畢竟一輩子能吃的東西是有限的....(不知道有沒有人也和我們一樣....?....)

 

也就是因為這樣,即使常常在這家福皇宴門口走來走去,卻連一次也沒有進去過。但看著其他店家開了又關,關了又開,他卻始終屹立不搖,猜想口味應該還有保障,終於挑了一天來試味道了!

到的時候是6點半,店裡一桌客人也沒有,心理有點打起小鼓來,但還是硬著頭皮走進去。裝潢一般,不過整體感覺還蠻清潔明亮的。研究過菜單後,我們要招牌的芋泥香酥鴨,另外還叫了蹄筋豆腐煲、九層塔炒茄子,和一個鹹魚雞粒炒飯。

 

蹄筋豆腐煲。本以為港式煲類味道都很濃重,沒想到竟出乎意料的清淡爽口,是一種很柔和溫醇的鹹香味,加上豆腐滑嫩,蹄筋軟Q,味道好極了!即使單吃不配飯都沒問題,讓我對這家餐廳的信心大增!

 

芋泥香酥鴨的作法很費工,要先將鴨烤過(或炸過)再蒸,蒸到肉質酥爛,便可拆骨取肉;另一邊將蒸熟的芋頭搗成泥狀,均勻的鋪在鴨肉表面,再輕巧的滑入鍋中油炸,不用裹粉,芋頭的澱粉質會在表皮自然會形成一層薄薄的酥皮。

 

幫大家上下顛倒過來仔細瞧瞧,最上層就是鮮甜入味的鴨肉,中間是鬆化綿密的芋泥,福皇宴還特別加了一點點小芋塊增添口感,最下面就是金黃香酥的薄皮。

 

單吃時酥、軟、鮮,三位一體,已經夠好吃了,但加一點店家自製的蔥油醬,蔥香油滑,鹹甜交融,口感更臻上境!

 


九層塔炒茄子。因為茄子很吸油,一般的茄子料理都會覺得偏油了一點,但福皇宴的炒茄子貫徹了清淡的原則,並不油膩,尤其加了大量的九層塔提味,反而更添香氣,還蠻好吃的喔!

 

鹹魚雞粒炒飯。沒想到這是今天這頓飯的敗筆!

米粒太水了,濕濕軟軟的全黏在一起了,炒得不夠乾鬆,鹹魚的味道也不均勻!感覺好像只是隨便炒幾下,味道只在表面,沒有融入米粒和菜料裡。失敗!

 

不過除了這道炒飯,其他的菜色味道都不俗,清爽又可口,應該會被我們列入以後的覓食名單上,但炒飯--ㄟ~~~~就敬謝不敏了!

 

PS.後來7點過後陸陸續續有客人進門,也有年齡層偏大的客人,相信他清淡的口味對老人家的胃也比較沒有負擔吧!如果有要和長輩聚餐,這裡倒是不錯的選擇。另外也有不少人是來買外帶回去的,雖然看起來店裡人不多,但算起來生意還不錯呢!

 

福皇宴

北市四維路206號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今天再為大家介紹一家圓環附近的百年老店---金春發牛肉店。這兩年台北的牛肉麵節辦得有聲有色,但在市面一片川味紅燒牛肉麵的風潮中,金春發卻能異軍突起,以清燉牛肉麵殺出一條血路,足見其有特出之處。其實,不僅是牛肉麵,只要你敢吃,金春發可以把整隻牛的任何部位都搬上桌喔!

 

華燈初上,金春發的門口已經開始上演「並排停車」的戲碼了...


滿滿一鍋牛雜,最是菁華,即使隔著玻璃也擋不住那股濃郁的香氣...

 

菜單,從基本的牛肉、牛筋、牛雜、牛肚,進階的牛心、牛肝、牛腦、骨髓,到牛腰、牛鞭,甚至「牛旦」...應有盡有,要湯要炒還是白切....任君挑選....

 

我們每次必點的是牛雜湯和咖哩牛肉炒麵,今天看到有新菜單牛肉拌麵,順便也點來試試,加上一個炒毛肚和青菜,又是豐盛的一餐...(我看不用特地去越南下龍灣頹廢了,我每天都這麼頹廢....)

 

 

牛雜湯(80元)。帶一點點薑絲和酒香,沒有過多的中藥味,就是純粹的牛味,香香醇醇的,尾韻還會回甘,雖然沒有九記牛腩那麼濃稠,但在台北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了!

而且還可以免費續湯喔!加分加分!

 


咖哩牛肉炒麵(110元)。麵條偏軟,有點像日式やきそば,但咖哩調的香香辣辣的,又不會像日式咖哩那麼甜,吃起來很過癮,連不嗜牛味的人也會愛上他!

 

 

牛肉拌麵(110元)。近期新推出的菜色,還特別用方形瓷盤盛裝,但---這和有著濃濃在地草根味的金春發的風格實在不搭....(這不是金春發,這不是金春發...)

 

麵是帶點黃色光澤的雞蛋麵,牛腱也滷得不錯,但調味偏甜,吃多容易膩,我還是比較喜歡咖哩麵的香辣滋味。不過如果金春發另開一間新式創意料理,這道看起來精緻美觀的菜色也許會擄獲不少小女生的心吧!

 




炒毛肚(150元)和青菜(50元)。

毛肚脆脆的很有彈性,調味酸酸辣辣的也令人胃口大開,唯一就是---毛肚好少喔!人家又不是叫炒豆芽,為什麼豆芽菜比毛肚還多啊?!嗚嗚嗚---

 

這麼多好料,當然要再來瓶冰冰涼涼的生啤酒囉!

咕嚕咕嚕~~~~~~~~啊!~~~~~~過癮!

咕嚕咕嚕~~~~~~~~啊!~~~順啦!

咕嚕咕嚕~~~~~~~~呃!...好脹............

 

 

金春發牛肉店

北市天水路20號

營業時間:11:00-21:30(菜單上雖然寫著營業到22:00,但現在改為只到21:30)

星期一公休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如果有人問我,我最愛哪一家的燒餅,我一定毫不猶豫告訴他:馬叔餅舖

雖然台北的北平館很多,燒餅夾肉個個都在賣,但說也奇怪,就沒有任何一家的燒餅能這樣緊緊抓住我的心;我只能說,一旦吃過馬叔的燒餅夾肉後,就再也無法接受別家的燒餅夾肉了...

尤其是他的芝麻醬燒餅,才一拿近,就聞到濃濃的芝麻味和麵粉香,那香氣從鼻腔竄入,直直攻進五臟六腑,並在你的靈魂深處刻下一個深深的記號...

 

不過為什麼這麼久才介紹呢?!因為最近越來越難買到了...記得剛開始買他家的燒餅時,沒特地挑出爐時間去,一樣有得吃,也不用排什麼隊。現在呢,大概因為大家競相介紹,購買的人潮變多,而且可以電話預定,居然去了好幾次都沒買到,即使只比出爐時間晚了30分鐘,一樣一個也不剩,通通被定光...

 

今天又嘴饞想吃,趕快打電話去定,沒想到他說不行,得12點半到現場等。一到中午休息時間,趕忙跳上車飛奔而去,沒想到還是晚了20分鐘,又聽那殘酷的三個字:「賣完了!」

我無力的癱在舖子前,用小狗般的哀求眼神,可憐巴巴的問著:可...可不可以...擠一個出來給我,我是特地趕來的,而且來了好幾次都沒買到...

 

馬叔為難的看看我,轉頭去把所有的燒餅都點了一遍後,終於說:「好吧!」

「謝謝你,太謝謝你了!~~~」

「啊!對了,請問如果我要預定,要多久以前打電話來啊!我早上打電話來說沒有了,要現場等...」

可愛的老闆娘笑瞇瞇的說:「喔!因為現在8月節,所以不能定,不然平常早一天定就可以。如果想吃,禮拜一人會比較少喔!」

一邊幫我切起牛肉、夾進燒餅裡,就這樣,這次總算吃到我魂牽夢縈的燒餅夾肉了!YA!

 

看,那焦糖般的色澤,比LV還能撼動我的心靈,滿滿的芝麻粒,比Monogram的圖案更美!

大口咬下,塞得飽飽的、軟嫩多汁的牛腱肉和香濃紮實的燒餅譜出完美的戀曲...啊!我的胃啊!終於又吃到這麼好吃的燒餅夾肉了!

 



馬叔還有賣桂花酸梅湯,也不錯喔!夏天很消暑!

 

馬叔餅舖

北市金山南路一段119號

禮拜五公休。(出爐時間好像有調整,之前是8點和13點,現在變成7點30和12點30)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小時候家就住在大稻埕一帶,到了週末的晚上,有時家人會一起去逛逛建成圓環、寧夏夜市...等,那時整條寧夏路(從民生西路口,一直延伸到圓環)都好熱鬧,滿滿的食店、小攤甚至綿延到重慶北路上。不但有吃有喝,還有買有玩,各種吆和聲此起彼落,路上行人摩肩擦踵...。但隨著年紀漸長,夜市盛況已大不如前,加上建成圓環拆遷改建,規劃又不盡理想,更是雪上加霜...現在建成圓環已吹起熄燈號,而寧夏夜市更是只剩前半條街(靠民生西路)的榮景了...

 

 

好在一些記憶中的老店還是存活下來,尤其是以前圓環裡最有名的三元號和龍鳳號滷肉飯,都搬到重慶北路上,還能讓我重溫一下往日舊夢。不過他們剛搬到重慶北路時,我在三元號曾有過一次很糟糕的經驗,三元號的滷肉飯其實有點近似肉燥飯,不是切成小塊或小條帶皮的肉丁,而是不帶皮的碎肉,所以本來就比較不油膩,可是那天吃到滷肉飯的不僅肉質很乾,口感還粗粗澀澀的,加上米飯煮得也不好,水汲汲、軟爛爛的,簡直令人失望到極點...只有肉羹還有往日水準...

 

 

所以那一陣子比較常去龍緣(以前龍鳳號的木元師自立門戶的店)。但既然經過那麼久了,就再給他一次機會吧!於是,前兩天又造訪了這家三元號。

 

 

一進店門,就可看見兩個大大滿滿的湯鍋。左邊的就是三元號最著名的魚翅肉羹啦!

 

 

哇!又漲價了...最近什麼都在漲,只有薪水沒有漲....真可憐...

可是沒吃飽哪來的體力咧?!還是叫了滷肉飯、魚翅肉羹、排骨湯、燙青菜和一個鯊魚煙。

 

 

滷肉飯(小,20元)。


端上桌來時是沒有醃蘿蔔的,想吃的人記得自己去櫃臺加。

今天這碗滷肉飯還不錯,有回復一點以往的水準,滷肉滑潤但不油膩、飯粒也乾乾爽爽的,配上滷汁正好!

但總覺得沒有記憶中來的香濃紮實,好吃的連舌頭都想吞進去的感覺...

 



魚翅肉羹(小,50元)。燙青菜(30元)。

這種羹類的東西最怕調味太甜,三元號的魚翅肉羹卻恰到好處。飽滿的肉羹鮮味滿點,香菇、筍絲讓湯頭更顯清甜,而魚翅絲QQ的口感令人欲罷不能..

 


排骨湯(50元)。排骨酥還蠻嫩的,加了草菇和白蘿蔔的湯頭很清爽。

 

 



鯊魚煙(50元)。政府下了禁令,以後可能吃不到了...

不過今天的鯊魚煙肉質有點水水的說...可惜...

 

下次再幫大家介紹隔壁的龍緣和龍鳳號吧!

滷肉飯相關文章:西門町金峰滷肉飯

 

 

圓環三元號

重慶北路二段11號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上次吃了新開的三味麵食小館後,覺得調味比記憶中淡了些,這次特地回到桃源街上的三味香本店來比較一下...

順便也問了一下兩家彼此的關係,沒想到店員劈頭就是:「那跟我們沒關係!」

「可是他是寫原三味香ㄟ...」

「喔!那是以前店裡師父自己出去開的!」

就不願再多說了...

 

雖然不知內情如何,但兩家都姓詹,所以可能以三味麵食小館說的比較接近事實吧?!(個人猜測...)

 

不過,不管哪家是老店、新店,或誰是正宗、分支,只要東西好吃,就會被大家認同的!(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廣州池記雲吞,在香港開枝散葉,造就了麥奀雲吞麵世家、忠記、麥文記、何洪記、正斗粥麵專家等5家雲吞名店一樣...)

 

店門口就是做包子的地方。

 

高高的蒸籠直入雲霄,數十年如一日...




已經下午三點,仍然座無虛席..

 

榨菜肉絲麵也是一道熱門選項,但為了和「三味麵食小館」徹底比較一番,特地叫了和那天一模一樣的菜色:花素包、鮮肉包、麻醬麵、炸排骨和鮮肉餛飩湯。

 

店內的擺設幾乎沒有麼改變,從斑駁的桌面就可看出歷史的痕跡...

 

花素包(25元),個頭大小和印像中差不多,不像「三味麵食小館」那麼大一顆。內餡有青江菜(這裡的口感就真的是青江菜了)、蛋末、豆乾、木耳、粉絲。不過菜的纖維有點粗,其他配菜也切的不夠細緻。

 

鮮肉包(25元)。個頭一樣比「三味麵食小館」小一號,但味道重一點,肉汁也多一些,感覺比較油潤。但這個肉包蒸的不大好,外皮已經濕掉,有點水爛水爛的...

 

麻醬麵(50元)

我想大家光看照片大概就可以發現,這碗麻醬麵感覺有點水水稀稀的,嚐不出麻醬的香濃口感,也許是因為麵水沒瀝乾淨,味道被稀釋了...

不過,不管是「三味香」或「三味麵食小館」,都沒有印象中麻醬那種令人食指大動的香氣..

 

現炸排骨(55元)。大小和「三味麵食小館」差不多,但裹的粉漿更薄,也更入味!我們都是重口味的人,所以覺得炸排骨是「三味香」勝出!

 

鮮肉餛飩湯(55元)。肉餡的調味比「三味麵食小館」重一些,湯頭味道也濃一些,比較接近記憶裡的味道。

 

吃完結帳後,赫然發現比三味麵食小館貴10元,咦?不是都叫一樣的菜色嗎?到底貴在哪裡呢?

對了半天終於發現:原來我們一致認為比較好吃的炸排骨和鮮肉餛飩湯都各貴了5元...

唉呀!只能說...真是「貴的有理」啊...

 

所以,我們自己的結論是,要吃包子就去「三味麵食小館」,

想吃炸排骨和餛飩湯時來「三味香」,

至於麻醬麵,就到台北老字號的油行:恆泰豐行買一罐麻醬回家自己煮吧!那麻醬........嗯~真香啊!

(這家恆泰豐行下次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,他的麻醬小小一罐以前就要70元,現在可能更貴了吧!...)

 

三味香

北市桃源街19號

相關文章:三味麵食小館

後續文章:恆泰豐行---芝麻醬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羅媽媽米粉湯後,再為大家介紹一家市場內的熱門小吃!

這是位於遠企對面「成功市場」內的小攤位,一到中午附近上班族常常會來這邊吃,或外帶回去喔!

 

我最喜歡的是他的蕃茄麵(70元)。蕃茄高湯非常好喝,有著蕃茄酸酸甜甜的鮮香滋味,加上高麗菜帶點脆度的甘美,老薑的微辣的香氣更是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,不僅溫暖了胃,也溫暖了疲憊的身心...

而且他的用料很足,即使最近菜價貴,也沒有偷工減料。有了好的高湯,麵當然也不能馬虎,選用了QQ的拉麵,為了避免影響高湯的味道用另外一鍋煮,甩乾麵水盛到碗裡,加上高湯,再擺上油豆腐和小魚丸,灑點芹菜末,就是一碗好吃的蕃茄麵了!



榨菜肉絲麵(50元)是另一道熱門菜色。大骨湯底香醇不膩,裡頭還加了豆芽菜;榨菜脆脆的,鹹香可口,加上一點辣油更開胃!

 

他的奶茶也不錯,一般的冰奶茶是奶茶加冰塊,冰塊融化後奶茶的味道就變淡了。但他的則是將沖泡好的奶茶冰成冰塊後,打成冰沙,再加在奶茶裡,所以濃度能維持一定,味道也不會變淡;這和米朗琪咖啡的冰滴咖啡加的是咖啡冰磚有異曲同工之妙,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喝喝看喔!

 

 

市場美味相關文章:

隱身市場的美味---羅媽媽米粉湯

 

 

原汁蕃茄麵

北市四維路成功市場B55攤(介於遠企對面的停車場和成功國宅中間)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說起桃源街上的三味香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我們以前也常去吃,最喜歡的是素包、肉包、排骨、麻醬麵和餛飩湯。不過隨著知名度水漲船高,價位也跟著調整,尤其是包子類,自有印象開始本來是一顆15塊(直徑不到10公分),雖然不算便宜,但因味道的確清爽鮮美,還是愛吃,但後來一路漲到20塊後,就有點受不了,也比較少去吃了...

 

這天,路過衡陽路,看到有一家新開的「三味麵食小館」,招牌上還寫著「老店新開,原桃源街三味香」,咦?三味香是搬家了?還是改名了?

不論如何,這家新店想必和老店間有些淵源...一問之下,原來,老店那邊交給弟弟經營,而原來的詹老闆則自立門戶,開了這家三味麵食小館;所以,就是分家了嗎?...(店家講的不是很清楚,但應該是這樣沒錯...)

 

不過,畢竟系出同門,餐點種類還是差不多。正好也有一陣子沒吃了,就坐下來重溫一下舊夢吧!把所有懷念的菜色全點一遍...

 

花素大包(25元)。價格雖然又提高了,不過Size也變大了,但好像是包子皮發的比較膨...。餡料和以前差不多,滿滿的油菜(店內牆上的剪報寫的是青江菜,但吃起來比較像是做雪裡紅的,所以應該是油菜吧?...)、粉絲、蛋末、豆乾,口感豐富,滋味清爽。

 

鮮肉大包(25元)。韭黃豬肉餡,也是走清爽風,不是那種醬油味很重、很膩的包子,能嚐到肉汁的原味。他的包子一向就不肥不油,但這次吃起來感覺調味比以前更淡了點...

 

麻醬麵(50元)。

 

麻醬麵的調味也比前淡。其實調味重一點會比較香,不過也許是為了配合現代人講究健康養生、少油少鹽少負擔的訴求,好像大部分的菜色都做了調整。

 

香酥排骨(50元)。狗狗印象中三味香最早並沒有賣排骨,這是後來才加上去的菜色。只裹一層薄薄的粉,現點現炸,外酥內嫩,肉雖不厚但醃漬入味,那五香粉獨特的香氣、鹹中帶甜的滋味讓人難忘...。但,一樣的,味道也是比以前淡...

 

鮮肉餛飩湯(50元)。柔滑的麵皮還是一樣入口即化,但肉餡的調味也比以前清淡。

 

吃到一半,突然下起大雨,沒帶傘的我們只好繼續窩在店裡,剛好看到他們在做準備工作。先把整鍋的排骨拿出來整整形,拍拍粉漿。





再稍微捏實,這樣炸起來才不會皮肉分離。




小菜和餛飩也要趕緊準備了!




這位高壯的大叔就是三味香原來的詹老闆,從以前就是專門負責做包子的喔!包子真的很好吃,只是...嗯,價格越來越高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貴

這次吃下來的整體感覺就是比以前更少油少鹽了,不曉得另一家「三味香」在換老闆經營後味道是不是也有改變?聽說他們還在衡陽路金石堂旁開了一家分店,裝潢的很別緻。那這家「三味麵食」不就等於腹背受敵、被雙面夾擊了嗎?...

 

總之,有機會去吃「三味香」和另一家分店的話,再來向大家報告!

 

三味麵食小館

北市衡陽路59號1樓

後續文章:三味香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
這家蕭家魚湯,以前並沒有店面,只是在肥前屋(鰻魚飯名店)的同條巷子口擺個攤子。露天經營難免夏天吃的滿頭大汗、冬天冷的打哆嗦、甚至下雨時把衣服打濕、刮風時還會把湯碗吹跑...但台北賣鮮魚湯的小吃並不多見,而且他的魚湯確實料鮮味美,所以大家依舊甘願蜷縮在小小的帳傘底下。而且因為巷子不寬,如果有比較大台的車子要過時,即使吃的滿嘴麵條還得起身讓道,非常狼狽...

 

不過,現在大家有福了,他們終於在2個月前搬進店面了,還是在同條巷子,但遷到肥前屋正對面。怕你走到巷子口沒看到攤子嚇一跳,還放了大大的看板標示新店址位置。

 

這就是以前擺攤時的攤子,所有的餐點都能搞定,乾脆直接搬進店裡,也不用另外裝潢廚房了..


店裡雖然沒什麼情調,但有屋簷可遮風避雨,還有冷氣可吹,座位又寬敞,跟之前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啊!!以前還是有點擔心汗流浹背會不雅觀的我,這下就不怕了,夏天也可常來吃呢!



牆上有菜單和報章雜誌的報導,每樣都不錯,但我們最常叫的是乾麵、糖心蛋、燒肉和魚湯。

燒肉(60元)。脆脆的外皮,肉質滑嫩不膩,還不錯。芥末醬油是待會搭配魚肉的。


必點的鮮魚湯(時價)。碗裡有一尾完整的鮮魚,今天叫的是海吳郭魚,還蠻大隻的,魚肉不僅細緻新鮮,而且飽滿厚實,沒有土味;湯是精心熬製的高湯,加上每尾魚的菁華,非常濃郁香甜,喝了還想再喝。

 

魚肉可沾點芥末醬油,微微刺激的辣度更襯出魚肉的清甜好滋味。

 

小乾麵(35)+糖心蛋(15元)。麵條略軟,如果能再Q一點我會更喜歡,而且店外招牌上寫的是擔仔麵,但感覺和台南擔仔麵又不同,肉燥有點偏炸醬的口味。記得拌一點店內自製的豆豉小魚辣椒醬,更顯得香辣可口,風味獨具。店內還有另一樣辣蘿蔔乾,拿來拌麵也不錯。

 

豆豉小魚辣椒醬。

 


糖心蛋。看!蛋黃還是軟綿綿滑嫩嫩,彷彿一壓就會流出的樣子呢...

 

搬了新店面,價格略漲,但營業時間也變長了,平常日從早上8點半到晚上7點,週六則是早上8點半到下午3點,週日公休。愛吃魚的人千萬不要錯過喔!

 

PS.另外在醒吾大樓旁也有一家賣魚湯的小攤「以馬內利」,他的魚比較小隻一點,價位也便宜一些,下次去拍了照再向大家報告。

 

七條通蕭家魚湯

北市中山北路一段121巷18-1號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講起米粉湯,在台北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名店,而且大多都隱身在市場裡,雖然用餐環境比較差一點,但材料新鮮、物美價廉絕對能彌補這個缺點。像通化市場的胡家米粉湯、安東市場的巷子口米粉湯...等,每一家都有好口碑。今天要介紹的則是東門市場內的「羅媽媽米粉湯」。

 

狗狗小時候就住東門市場周邊,對這一帶瞭如指掌;而我則是因為以前辦公室就在附近,所以常吃羅媽媽米粉湯,即使現在已經離開該區域,但偶爾還是會專程前往一嚐美味....

 



 

在羅媽媽對面,還有一家黃媽媽米粉湯,兩家就像說好一樣休假日會錯開,不管哪一天想吃米粉湯總可以吃到一家,不至於空跑一趟。事實上,兩家我也都吃過,口味相當(唯一差別是羅媽媽專營米粉湯和豬內臟,下圖是菜牌,而黃媽媽則還有兼賣其他菜點),只是因個人的習慣問題,所以只要羅媽媽有開,我通常都會選擇羅媽媽。

 

 

今天,除了米粉湯之外,還點了大腸、白管、豬皮、和燙青菜。

 


 

羅媽媽他家,有別於一般台式的米粉湯,用的是細米粉,而且一定要佐「蒜頭醬油」才對味!!這與常見的加胡椒粉或辣椒醬不同,當狗狗第一次帶我來吃的時候,看到他加蒜頭醬油,還蠻讓我意外的,這種應該是屬於比較外省口味的吃法吧,聽說傅培梅生前也很愛來這吃...

這米粉吃起來,順滑帶有一點咬勁,既不硬韌、也不會過於軟爛,煮的恰到好處,湯頭因為燙過各式新鮮的內臟肉類,味道特別濃醇鮮甜,加上蒜頭醬油,更凸顯湯頭的甘美及米粉香氣。



 

這就是店家自調的蒜頭醬油,因為蒜末經過長時間浸漬,蒜頭辛嗆之氣已予消去,只留下蒜頭的香與甜味,使醬油更加甘醇,搭配米粉湯真是絕配(其實,蒜頭醬油搭配炒米粉、鍋貼...等,也是非常對味,像內湖來來豆漿店的鍋貼,也是配這來吃特別香,有機會再介紹...)

 

看,這罐蒜頭醬油都被大家快給舀光了呢!

 


 

因為羅媽媽非常豪氣,一碗米粉才賣20元,卻紮紮實實的給了滿滿的米粉,所以通常吃到一半,湯就已喝個精光。這時,千萬不要忘了去續湯喔...

 



這麼好喝的湯當然要多來一碗。YA!賺到、賺到...

 

 

大腸、白管,因為就在市場的關係,材料都很新鮮,而羅媽媽處理得非常乾淨,一點腥騷都沒有,口感Q嫩有勁,上品!

 


 

豬皮,羅媽媽在燙煮過後,趁熱還會再刮一次,把內層的油脂完全去除,軟Q豬皮,滿滿的膠質,無任何油膩感,讚!

 



即使空檔,店裡的媽媽們也沒閒著,仍不斷的處理各式內臟、肉類,只為提供最佳美味(現在,就正在刮豬皮內層的油,可惜照不清楚....)

 




燙高麗菜,鮮脆可口,我喜歡再加一點蒜頭醬油,更顯甘甜美味。

 

 

從信義路二段87號旁,「東門彈子房」招牌下的巷子走進東門市場,約十公尺就到了,非常好找喔!不介意市場環境的人,可以大膽挑戰一次,保證你會愛上他!

 

羅媽媽米粉湯

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7巷內(東門市場內)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這家周記肉粥有很多忠實顧客,每到中午用餐時間,附近交通就會打結,因為他家門前的馬路上到處停滿了車子,而且不乏賓士、BMW...等名車,即使冒著並排停車,有被開單拖吊的風險也要來吃上一頓呢!

 

台式風味的各色小菜。砧板上正在切的的就是招牌的紅燒肉,我們也是為他而來的!!

 

就是這鍋粥!讓人欲罷不能...

 

下午三點,尖峰時間已過,喏大的店面(真的很大,除了外面這邊,往內走經過一個小通道裡面還有一進,但每到用餐時間還是一位難求,就像打仗一樣...所以我盡可能都是非用餐時間來),只剩兩三桌客人,吃起來很輕鬆...

 

肉粥(15元)。台式粥和廣式粥不同。廣式粥要煮到濃濃稠稠,米粒都要化掉一般。但台式粥就算已經煮到米粒飽滿柔軟,仍要維持顆顆分明,不能糊掉。這碗粥充滿紅蔥頭的香氣,有一塊紮實的肉羹,還有蝦米和炸過的豆皮,口感豐富,讓人一口接一口,停不下來...


到這裡絕不能錯過的就是紅燒肉了,我們習慣一次直接叫個100元,否則不過癮。這紅燒肉不僅醃的入味,而且炸的外酥內嫩,加上獨門甜辣醬,堪稱一絕!雖然是三層肉,可是肥的部分一點油膩感都沒有,也沒有肥臊味,就是滑滑QQ的,和瘦肉部分完美融合,相輔相成,分不出彼此。7、8公釐的厚度恰到好處,吃起來有種厚實的咬感,不像有些店家切的薄薄的,沒什麼存在感...

因為生意很好,一直不斷再炸新的出爐,如果能趕上剛炸出來的,那種熱熱酥酥的口感,一咬下去鮮甜飽滿的肉汁就盈滿口腔的感覺...簡直就像到了天堂...。但即使是稍微擺了一陣子的,味道仍有一定水準。不會反潮潤潤的。

雞肉,小小一盤就要80元,真不便宜。但他家雞肉的味道就是比別家醇正紮實,而且很有咬勁,就像小時候回老家,阿媽親手殺的雞一樣,充滿濃濃的古早味,又新鮮又好吃。

 

竹筍(100元)。如果季節不對,可是吃不到這道菜喔!

切的大塊大塊的竹筍,吃起來特別過癮。不過今天筍雖然依舊鮮嫩,但的甜度不大夠,可能季節快過了... 

 

啦啦啦!又吃的碗底朝天...每次都要吃個四碗啦!

 

結帳單,上面只會計算你的菜錢(我們今天吃了紅燒肉、雞肉、筍三樣一共280)。粥是等結帳時再告訴他你們吃了幾碗,他會另外加上去。






吃玩肚子一定很漲吧?就到附近逛逛,消化一下。沿著廣州街往前走,到康定路時,會看到一家李錦利食品。


這家李錦利的八仙果非常有名。狗狗因為工作的關係,常常會喉嚨不舒服,乾乾癢癢的想咳嗽,這時含一顆他們的八仙果,涼涼的,帶一點酸甜味...香香的,不苦不刺激...口感很溫和,含在嘴裡不需要咬就會慢慢化掉,馬上就能生津止渴,抒解不適。


店裡還賣很多其他東西,有點像禮品土產店了...

 

李錦利八仙果。看他們的商標是一個大大的八仙果,就知道這八仙果是他們的招牌。一大包(裡面有兩小包)130元,常溫可放一年,冷藏可放三年。有些店的八仙果切得很小塊,或把粗硬的果皮部分也一起切進去,但李錦利的大小適中,而且的把皮的部分切除的很乾淨,口感更加細緻溫潤。

 

沿著廣州街再往下走,可以看到好幾家青草店,天氣熱,剛好來喝杯青草茶退退火。

 

每家青草店都有自己的配方,但其實大同小異,我每次都會挑不同家試試,今天挑了一家有大缸的「順春」青草店。他的青草茶後味還蠻回涼的,略甜了點,但還OK!

 

他也有賣八仙果喔!不過,嗯~口感比較乾硬一點...

 

再往下走就到龍山寺了,對面本來是龍山市場的,現在已經變成龍山寺捷運站。以前裡頭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呢,現在不知都搬到哪去了...

唯一不變的是依然聚集了很多老人熱鬧的談笑聲...

 

田仔周記肉粥

北市廣州街104號

AM6:00-PM4:30(月休二日,不固定)

 

李錦利食品

北市康定路187號(廣州街口)

 

順春青草店

北市廣州街187號






 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上次吃過sogo忠孝館旁的阿宗麵線後,覺得味道和印象中不大一樣,不知道是只有忠孝店有這個現象,還是味道全都改了,所以特地又回到西門町本店來吃吃看。

 


排隊的人還是不少,而且這邊不像忠孝店有地方可坐,大家要端著碗或站或蹲的自己找個角落吃,這種氣氛好像也變成西門町本店的特色了...

 

嚐了一口後,嗯~這邊麵線的湯水就控制的比較好,不會有點稀稀的,不過麵線還是比印象中細軟一點,可能麵線真的換過了。

 

狗狗說,一開始阿宗麵線並沒有店名,只是個每到傍晚就在漢中街和峨嵋街口賣麵線的攤子,但在早期普遍都是賣蚵仔麵線的時候,他算是少數賣「純大腸麵線」的。大腸香Q好吃,加上湯頭、口味不錯,也因此打出名號。本來同路口還有一家「阿國麵線」,做得也不差,但人氣卻始終熱不起來,當阿宗麵線大排長龍時,阿國卻老是只有小貓兩三隻,後來只好黯然收手,現在就只剩阿宗一家獨自叱剎風雲了...

 

一旁有烏醋、蒜汁和辣椒醬,覺得味道不夠的人,可再自行添加。

 

弟弟:爸爸..爸爸..人家還要吃...

爸爸:剛剛已經給你吃好幾口了ㄟ ...等一下,爸爸也要吃啦!

 

阿宗麵線(西門町本店)

北市峨嵋街8號之1

相關文章:阿宗麵線忠孝店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記得大學時代,學校對面就有一家知多家,但同學都很少去;如果哪一次能拗到學長姊請知多家,大家就很開心,因為那算是「高級」的餐廳了。而且那時知多家出名的是「咖哩」,但隨著大家口味的改變,日式炸豬排越來越受歡迎,現在的知多家,似乎也變成炸豬排專賣店了...

 

有一陣子,我們也還蠻愛吃日式炸豬排的,知多家、晃士家、藏月..等,也吃了不少家,其中最好吃的我覺得還是仁愛醫院附近的晃士家,不僅肉質細緻,炸得火候時間也是恰到好處。但說實在的,久了以後,就覺得為什麼同樣是炸豬排,日式豬排餐起碼要賣到250元以上,而台式排骨飯(就拿億頓排骨來說)一個只要100元不到,也是有飯有菜,湯、紅茶還可免費喝到飽,只是沒有甜點而已,那150元的價差拿去吃15區、芙麗葉或國賓繽紛坊的蛋糕,不是更棒嗎!?

 

從此以後,就少吃了。因此,即使早就知道匯豐卡這個活動(9/30以前,每週三在知多家、古拉爵、sky lark、麻布茶房、元定食、滬園上海湯包及大鼎活蝦等七家店刷匯豐卡,即可享2人(以上)同行,1人免費。)但一直提不起勁去吃。

 

但所謂「計畫趕不上變化」,最近颱風下雨,菜價漲了不少,一顆高麗菜甚至賣到1、200塊錢以上,這下,高麗菜免費吃,又有半價優惠的知多家,頓時成了不錯的選擇!!

 

於是上週三,因為要去新光三越信義店拿修改好的褲子,就想順道去吃「紐約‧紐約」樓下的知多家。哇!8點不到,店外已經坐了一堆等待的人,本來想也還不餓就等等看好了,沒想到店員說因為號碼已經登記到20多號了,而他們只營業到9點半,所以不敢再接客人了...

 

啥?!這麼熱門啊?

 

這下,本來沒有一定要吃的,卻變成非常想吃了!(得不到的越想要?...)

 

於是,這個禮拜,特地和狗狗約好去遠企對面的知多家,這裡都是辦公大樓,晚上比較不熱鬧,應該不會那麼多人吧?不過還是不敢掉以輕心,所以6點半就到了。嘿嘿!時間抓得真準,剛好坐到最後一桌!!Lucky!

 


很多信用卡優惠的店家都躲躲藏藏的不願公開,甚至直接問他們刷某張卡是不是有優惠也不願意承認,不過今天的桌上很體貼的放了這個立牌,提醒你刷匯豐卡有優惠喔!(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是為這個優惠來的...)

但「2人以上同行,1人免費」的優惠只限套餐,單點和甜點就不包括了,要看清楚...

 

所以我們點了一個「和風蘿蔔泥醬炸豬排套餐」,和一個「咖哩醬炸豬排套餐」。附餐的冰淇淋可加50元換成布丁,或加60元換成蛋糕。


 

他還有一張布丁和蛋糕的菜單,布丁除了三種固定口味(柔滑布丁、抹茶布丁和楓糖布丁)外,其他的每各月都會更換。其實他的布丁蠻好吃的,如果是中午我大概會加價換,但晚上不想吃太多甜食就沒換了。


和風蘿蔔泥醬炸豬排套餐(270元)。附白飯、高麗菜絲、味增湯和醬菜。白飯、高麗菜絲和味增湯都可再追加。

 

挾一小陀蘿蔔泥,淋一小匙薑味醬油,和著豬排一起吃,還蠻清爽的。


咖哩醬炸豬排套餐(270元)。套餐的配菜都一樣。

 



咖哩醬偏甜,可以擠一點桌旁附的黃芥末醬,增加一點辣度,口感會更有層次、更豐富。

 

不過我這塊豬排有點油嚆味,外層雖酥,但中間有一層粉是濕的,可能是炸油沒瀝乾反潮了,又再炸一次的後果...狗狗那塊也有一點,但比較不明顯,我這塊比較嚴重,而且部位也不大好,有筋。

高麗菜絲則只有脆度,沒有甜味,但本來目的就是想多吃點蔬菜,所以還是追加了...2次...(因為他一次都只夾一點點給人家嘛...)



桌上附的豬排醬汁,有甜味和辣味兩種,可沾豬排或高麗菜絲。黃色的條狀小包就是芥末醬。

 

餐後飲料和冰淇淋。冰淇淋是淇淋巧酥口味,滋味一般。飲料我要了可爾必思,也是略淡...

 

說實在,這樣一份套餐賣270元實在有點...「值」超所「物」吧! 因為他的豬排實在不夠好吃...

但刷匯豐卡2個人加起來只要324,就還算可接受,尤其是高麗菜很貴的現在...

 

另外,看到很多人都點小火鍋,也許味道會比較好吧!?提供給大家做參考...

 


出了門口,還是一堆人在等,嗯~匯豐這個活動大成功...

(但我還是比較懷念匯豐去年的優惠,有喜來登安東廳、六福皇宮頤園...等,真是太划算了)

 

知多家

北市四維路181號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很久沒吃燒肉了,剛好離世貿不遠有這家牛角燒肉,便來解解饞。

 

一進門店員就問說要吃到飽還是單點?原來現在有促銷,人氣商品100種任吃(其實幾乎所有菜色都有了,算很有誠意),原價850元,現在只要599元,但限時90分鐘。如果是「大胃王+快食王」應該蠻划算的,不過我們不想吃的那麼趕,所以就沒叫。

 

研究過菜單後叫了雙人套餐,再加一個比較特別的腹胸肉(橫隔膜),和只有單點才有的牛舌。有肉怎可無酒?生啤酒當然也要端過來!!

 

牛舌鹽蔥醬(190元)。牛角的每一品幾乎都可選搭不同醬料,醬料的種類也不少,有鹽醬、鹽蔥醬、燒烤醬、味增醬...等。鹽蔥醬會比鹽醬多給一碗蔥花,但價格也貴了20元。不過喜歡吃蔥的人可試試,牛角可不是只把蔥隨便切切就端上來,還先用油、鹽、胡椒稍微醃拌過,吃起來不僅圓潤不嗆,香氣也更有層次感呢!

 

烤出美麗花紋的牛舌...啊~~流口水了!

(咦?他的「炭爐」...?只有上面那層有擺木炭,下面是瓦斯爐耶!...)

加一大匙蔥花。

 

把蔥花包..包..包起來,一口吃掉!嗯~好吃!




腹胸肉味增醬(140元)。腹胸肉就是橫隔膜部位,是其他家燒肉比較少見的,所以點來吃吃看。肉質很軟很細,味增醬帶點甜味,鹹鹹甜甜的感覺挺有趣,沾一點辣椒一起吃更完美。




朝日生啤酒元(110元)。咬一口鮮嫩肥美的燒肉,再喝一口冰冰涼涼的啤酒,啊~~極品!!

 


上面都是單點的菜色,接下來就是套餐的部分。雙人套餐有900和1200兩種,1200的肉類雖然單價比較高,但都是牛肉,而且份量太多了...所以我們只點了900的套餐,牛、豬、雞、鴨都有,感覺比較均衡,其他再另外單點。

 

溫泉蛋泡菜。本來還以為可以把蛋戳破,用蛋黃裹著泡菜一起吃,沒想到蛋是不會流的那種...(好吧!是我自己想太多...)

 

生菜起士粉沙拉。鮮脆的蘿蔓葉和嬌紅的小蕃茄,灑滿大量的起司粉,加上烤的金黃香酥的蒜片,味道不錯!


合鴨肉鹽蔥醬。鴨肉光看就很新鮮漂亮,烤完更是軟嫩不腥,皮Q肉甜,帶一股煙燻的炭香,非常好吃!!大推薦!

 

松阪豬肉鹽醬。很Q,帶點脆度,擠點檸檬汁一起吃更對味!

 

牛五花燒烤醬。牛角的牛五花切的稍厚一點,咬起來更有口感,越嚼肉汁越多...

 

奶油烤金針菇。錫箔紙一打開,香氣撲鼻而來...簡單的把金針菇、香菇、蔥花、胡椒、奶油包一包拿去烤,烤出來就是這樣又香又好吃!在家也可以自己做喔!


雞肉義大利香料。去骨雞肉抹滿羅勒,烤完不油不膩,香氣十足。雞肉品質不錯,不像一般肉雞有股臭臭的味道。


牛角飯團。吃到這裡已經很飽了,剛好來烤烤飯團,閒嗑牙,拖時間摸久一點...

 

烤飯團有撇步的喔!先把飯團放上去烤(廢話!~~)

 

烤到一面焦黃再翻面。

 

兩面都烤至焦黃後,開始塗特製醬汁,塗好醬汁的那面先烤,隔一陣子再塗另一面醬汁,翻面烤。

 

重複2-3次後,就有金黃焦酥的飯團可吃囉!

嗯~這顆烤太久。有點焦,但後來烤的兩顆都不錯,外脆內軟,醬汁的焦香更引發食慾,明明已經吃飽了,又忍不住全塞進肚子裡...啊~罪過罪過...

 

飯後甜點,可任選兩種。這是牛角招牌冰淇淋。就是香草冰淇淋,淋上黑糖蜜,再灑一點黃豆粉。其實還不錯吃,只是黑糖蜜很香很甜,狗狗有點吃不慣,還好上面灑的的黃豆粉,不僅增添了口感,也稍稍中和一點甜度。


牛角奶酪(黑糖)。奶酪很細很綿,不過單純的奶香使得黑糖的甜味更明顯,下次可能要換咖啡口味的來試試...。

 

記得日式燒肉剛在台北出現時非常貴,那時多開在六條通日本人聚集的地區,像是「育顧龍」隨便叫一點東西就要花個1、2千塊跑不掉,所以每次去吃燒肉都不敢「真的」吃飽。沒想到現在滿街都是399吃到飽的燒肉店了,有些店品質也還OK,但比較起來這家牛角的東西真的新鮮精緻多了,值得一吃。

 

PS.今天這餐吃下來,價位其實和牛角自己特價後的吃到飽(599*2,再加一成)差不多,而且菜色在吃到飽的菜單上也幾乎都找得到(只有牛舌和啤酒沒有),所以這個特價活動是蠻好康的。只是要在90分鐘內吃完,雖然時間原則上是夠,但心情上會比較趕,大家要斟酌一下。

 

牛角日式炭火燒肉

(網路上有折價券,可以先去看看喔!吃到飽特價活動各店期限不一,如果有意最好先查一下)

世貿店:北市基隆路二段15號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現在逛Sogo忠孝館,又多了一個打牙祭的地方;本來只有在西門町才吃得到的阿宗麵線,在Sogo與屈臣氏中間的巷子開起分店了!!

 

大碗55元,小碗40元,嗯~~好像漲價了...

 

維持西門町時候的一貫作法:將麵線先舀到特定的大碗(或小碗)後,再倒入要給顧客的紙碗中。這樣不只份量固定,也比較乾淨,因為所有的湯湯水水只會沾在店員手裡那個特定的碗中,不會弄髒顧客要拿的紙碗。

 

不過如果真的弄髒手了,店裡不僅有面紙,也可以在這邊洗一洗喔!


阿宗麵線還有賣冰茶耶!這倒是第一次看到...



店裡仍然沒有桌子,但有長條座椅可以坐,與西門町本店只能站在馬路邊吃比起來,已經算體貼很多了;雖然仍然要自己端著吃,但有完整的室內空間,不用吃給路過的人看,還有坐位坐,有電視看,有冷氣吹,這---這簡直就是天堂了!




大碗(55元),配料很簡單,只有大腸一味,維持水準仍然很Q,但今天這碗麵線似乎湯水比較多,有點稀的感覺,麵線好像也比印象中細,而且軟爛一點,不知所用的麵線是否換了...

 

下次再去西門町本店比較看看好了!

 

阿宗麵線(忠孝店)

SOGO忠孝館與屈臣氏巷口內

相關文章:阿宗麵線(西門町本店)

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