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吃了新開的三味麵食小館後,覺得調味比記憶中淡了些,這次特地回到桃源街上的三味香本店來比較一下...

順便也問了一下兩家彼此的關係,沒想到店員劈頭就是:「那跟我們沒關係!」

「可是他是寫原三味香ㄟ...」

「喔!那是以前店裡師父自己出去開的!」

就不願再多說了...

 

雖然不知內情如何,但兩家都姓詹,所以可能以三味麵食小館說的比較接近事實吧?!(個人猜測...)

 

不過,不管哪家是老店、新店,或誰是正宗、分支,只要東西好吃,就會被大家認同的!(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廣州池記雲吞,在香港開枝散葉,造就了麥奀雲吞麵世家、忠記、麥文記、何洪記、正斗粥麵專家等5家雲吞名店一樣...)

 

店門口就是做包子的地方。

 

高高的蒸籠直入雲霄,數十年如一日...




已經下午三點,仍然座無虛席..

 

榨菜肉絲麵也是一道熱門選項,但為了和「三味麵食小館」徹底比較一番,特地叫了和那天一模一樣的菜色:花素包、鮮肉包、麻醬麵、炸排骨和鮮肉餛飩湯。

 

店內的擺設幾乎沒有麼改變,從斑駁的桌面就可看出歷史的痕跡...

 

花素包(25元),個頭大小和印像中差不多,不像「三味麵食小館」那麼大一顆。內餡有青江菜(這裡的口感就真的是青江菜了)、蛋末、豆乾、木耳、粉絲。不過菜的纖維有點粗,其他配菜也切的不夠細緻。

 

鮮肉包(25元)。個頭一樣比「三味麵食小館」小一號,但味道重一點,肉汁也多一些,感覺比較油潤。但這個肉包蒸的不大好,外皮已經濕掉,有點水爛水爛的...

 

麻醬麵(50元)

我想大家光看照片大概就可以發現,這碗麻醬麵感覺有點水水稀稀的,嚐不出麻醬的香濃口感,也許是因為麵水沒瀝乾淨,味道被稀釋了...

不過,不管是「三味香」或「三味麵食小館」,都沒有印象中麻醬那種令人食指大動的香氣..

 

現炸排骨(55元)。大小和「三味麵食小館」差不多,但裹的粉漿更薄,也更入味!我們都是重口味的人,所以覺得炸排骨是「三味香」勝出!

 

鮮肉餛飩湯(55元)。肉餡的調味比「三味麵食小館」重一些,湯頭味道也濃一些,比較接近記憶裡的味道。

 

吃完結帳後,赫然發現比三味麵食小館貴10元,咦?不是都叫一樣的菜色嗎?到底貴在哪裡呢?

對了半天終於發現:原來我們一致認為比較好吃的炸排骨和鮮肉餛飩湯都各貴了5元...

唉呀!只能說...真是「貴的有理」啊...

 

所以,我們自己的結論是,要吃包子就去「三味麵食小館」,

想吃炸排骨和餛飩湯時來「三味香」,

至於麻醬麵,就到台北老字號的油行:恆泰豐行買一罐麻醬回家自己煮吧!那麻醬........嗯~真香啊!

(這家恆泰豐行下次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,他的麻醬小小一罐以前就要70元,現在可能更貴了吧!...)

 

三味香

北市桃源街19號

相關文章:三味麵食小館

後續文章:恆泰豐行---芝麻醬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